第七十五章
邱天翻遍了自己为数不多的照片,发现这么多年她的照片加起来竟然约等于无。她皱眉看着寸照中一本正经的自己,幽幽叹了口气。
总不能给陆丰年寄张一寸照吧?
她决定趁着工作的间歇抽空去拍一张。
其实新闻部就有专门负责摄影的同事,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叫杨桂樟,可邱天不太想麻烦他,因为这个人平时对她有点过于殷勤,她躲都来不及,哪还敢去麻烦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不愿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中午吃完午饭,邱天出去找照相馆,印象中往东走的街角就有一个,她一边朝那个方向走,一边想着等会儿要怎么拍。可巧不巧,邱天没走多远就遇见了杨桂樟,他肩上背着相机,应该是刚外出拍摄回来。
杨桂樟只比邱天高一个头尖,长得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风吹日晒之下仍显得白而清秀,他追着邱天问,“小邱,你这是去哪儿?”
邱天瞄一眼他挂在肩上的相机,心里默默叫苦,寻思干脆让他给拍一张得了,可张了张嘴到底是没说出口,她不想欠杨桂樟这个人情,便胡乱扯了句谎,“我随便溜达溜达。”
杨桂樟一听乐了,“正好,我跟你一块溜达溜达。”
“嗯?”邱天懵了一瞬,转而指了指他的相机,“你不得回去放设备?”
杨桂樟把将要滑下来的相机带往肩膀上勾了勾,“没事,这玩意又不沉。”接着反而催促起邱天来,“赶紧走吧。”
可那些排队的人为了买电器已经排队排了许久,生怕前脚让一步,后脚就让人给插了队,故此一时间没人移动。
“…………”
1981年的王府井热闹程度仍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特别是开放的春风吹过来之后,大街上可谓是花红柳绿,一派生机。
“当官的。”杨桂樟凑到她旁边小声嘟囔。
那司机一着急,把头也伸了出来,“让一让!没看见有车?蹭坏了车谁赔?”
再往前是排队簇拥着买电器的人,车前行受阻碍,司机伸出头来喊,“让一让,让一让,嗨嗨让一让哎您呢!”
“谁说漂亮就一定要去当演员?”
“小邱你该去考电影学院,你长得太漂亮了,比电影里的女演员还漂亮。”
“王府井?太好了,正好我也想去逛,走!一起!”说着他倒率先带起路来。
邱天只得硬着头皮跟他并肩而行,杨桂樟说不完的话,一路上问东问西,邱天疲于应对。
邱天下意识朝那牌照望去一眼,数字确实打眼。不过不用看牌照也能确定车上的人身份不简单,因为这个年代寻常人家很少有能开上车的。
她想把杨桂樟支开,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迂回的法子,最后决定干脆来直接的,她就跟他直说要去照相馆拍照又怎样呢?
打定主意后叫了杨桂樟一声,然而声音却被突兀的汽车鸣笛声掩了过去,她下意识朝声源看去,一辆黑色铮亮的小轿车正从人群中拓出一条道路,一边鸣笛一边前行,在一众步行的人群中显得突兀极了。
邱天平时是个挺自信的人,可也架不住被人这么夸,她赶紧扯开话题,“我要去王府井逛逛,你要是有事就……”
“…………”
“看牌照。”
“也是哈,我们小邱不仅漂亮,还聪明有内涵呢。”
邱天无语又无奈,硬着头皮跟上去。
排队的众人一看这司机口气恁大,更不乐意让了,有个老大爷开腔道,“您瞅瞅这地儿人挤人,您还开着个车进来,这不纯粹找麻烦吗?”
“你怎么知道?”
顺着人来人往的街道一路走,百货商店、儿童用品商店、新华书店、烟酒商店、洗染店……诸如此类,一应俱全,在这些琳琅满目的招牌里,邱天一眼看到照相馆,她心念一动,可倏忽想起身旁还跟着个背照相机的,高涨的情绪瞬间歇了菜。
司机嚷了半天都没人搭理自己,脸上早就挂不住,此时一看见来了个出头鸟,便横里横气地冲那老人高声喊道,“领导夫人东西买的多,还就得用车载着!”
周围人一听,领导夫人?!再看这车的派头,可不嘛,只有当领导的才能开得起小轿车,人群熙攘起来,不约而同看着那位出头的大爷,议论纷纷。
邱天旁观了半天,职业嗅觉令她觉察到这是个很好的新闻题材,当下也没管时代不时代,敏[gǎn]不敏[gǎn]的,先采集了再说。
“杨桂樟,”她低声安排道,“相机拿出来拍。”
杨桂樟秒懂了她的意思,当下也兴奋起来,抄起相机,对着那儿就是一顿咔咔。
排队的群众到底是感受到了官威的压力,不知是谁起头,众人自动让出了道路,那辆车得以继续前行,而那位司机又冒出头来,对着刚才发声的那位老大爷冷啐一口,这画面也恰好被杨桂樟的相机捕捉到了。
轿车虽然突破了一道人墙,可再往前,行人依然密集熙攘,车并不能开快,所以邱天和杨桂樟跟得很轻松。
杨桂樟在邱天的提醒下拍下了许多照片,有轿车司机忙着鞍前马后提东西的,有领导夫人带着孩子游玩闲逛的……
邱天完全忘了给自己照相的事,一直跟着那辆车,直到他们驶离王府井。
下午邱天回到新闻部第一件事就是拟稿,这次见闻无论怎么写都逃不过批评,可她别出心裁换了种笔调,给批评加了件诙谐的外衣,就连题目都跳开了中规中矩的新闻格式,改成了《轿车出行记》。
当下《新闻播报》节目一直在大力改革,这条新闻又是新鲜出炉的事件,所以破天荒地通过了审核,直接在当天晚上的节目中播报了。
这条新闻对邱天来说是她职业范畴之内的工作,但由于《新闻播报》还从未播过批评类的讯息,所以轻易便引起了轰动,邱天一时间也成了新闻部的红人。
与此同时,新闻中公车私用的领导夫人,以及那个颐指气使的司机也火了,不过这“火”可不是好火,容易惹火上身。
这期间,投诉部门收到的投诉信数量猛增,七成是在印证那天在王府井大街见闻的,而在舆论之下,那个领导也被扒了出来,配车被没收,还被处以了行政|处分。
这都是后来的事。
说回邱天,隔天她就近找了个照相馆拍照,且惊喜地发现这里居然可以拍摄彩色照片,虽然价格贵了些,可邱天一咬牙还是选了彩照。
几天后照片冲洗出来,照相馆老板询问可否把她的照片放在橱窗里,邱天想了想,拒绝了照相馆老板的请求。
这家照相馆位置太显眼,再说她现在是新闻工作者,为了工作,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她可不想以后跑新闻的时候被人追问是不是当过摄影模特。
宿舍里,邱天坐在书桌前喜滋滋地端详着照片中的自己,拍照那天她把刚洗的头发掖在耳后,披在肩上,上身是白衬衣,下摆收进水蓝色百褶裙里,掐的腰身格外纤细,她特意穿得清淡一些,只因自己五官太过明艳,如果再穿色彩艳丽的衣服,倒给人一种过于饱和的感觉。
她给陆丰年写了一封信,问他有没有看那天的新闻,那是她署名播放的第一条新闻,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又问他是不是明年回来,有没有具体的归期。
一周后,她收到了陆丰年的来信。
他说他看到了那条新闻,那句“本台记者邱天报道”他听得清清楚楚,只是当时有点不敢相信,而看到来信他便信了,他替她高兴,也为她祝福。信至最后,陆丰年没告诉她具体哪天能回来,却说一定能和她一起过生日。
邱天叹了口气,转头看向桌上的日历,日历纸一天天撕去,每一张都是她对陆丰年的惦念,而距离他回来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
日子过得很快很快,时光在她写的稿件里溜走,在她看的书里溜走,在她发呆时溜走,在她想念陆丰年入神时溜走……
转眼进入1982年,邱天因一直懒得剪头发,那一头乌黑的发已经快要及腰了,这时的社会风气已经大为开放,表现在越来越光鲜时尚的衣着打扮上,也表现在紧跟潮流的发型上。
邱天跟了回潮流,去理发店烫了头发,她本就是明艳多姿的长相,一头大波浪俨然更符合她的气质,倒有几分港风女星的风采。
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秋天终于如约而至。陆丰年没告诉她归期,邱天却也不再着急,她安然等待着。
陆丰年说过他一定能回来和她一起过生日,邱天便相信他会说到做到。
所以在某个飘着秋雨的、再寻常不过的午后,当她和同事匆匆走出楼门,一打眼看到站在树下的人时,她并未过于激动。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他没有瘦也没有黑,他唇角扬起浅浅笑意。
邱天不自觉仰头看看仍在飘雨的天空,觉得这场雨下得真好,今天微凉的天气也好。她重又看回陆丰年,这一眼,她方感觉到自己滚烫的心跳。
陆丰年回来了,而她胸膛里那颗随他漂泊的心,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