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保准林姐姐喜欢

正文卷

第110章 保准林姐姐喜欢

俄顷,沈沅与李太医入了荣庆堂。

简单的寒暄过后,贾母便让丫鬟紫鹃将黛玉从卧房扶到东边暖阁坐着。

李太医前去给黛玉问诊,半刻钟后,回到大厅。

“李太医,玉儿这病如何?”贾母忙开口询问。

沈沅也将眸光投了过去。

李太医抚须沉吟稍许,言道:“林姑娘胎养不足,天生体虚,数年来,又多思少眠,郁结藏心,加之饮食不周,方致病根难消,肺咳间起。”

李太医所言,与黛玉的外在情况大差不差,熟识黛玉的人对这些基本也都了解。

贾母点了点头,反倒心稍安了些,至少没有诊出其他顽疾。

沈沅问道:“老先生可有良方?”

“体虚之症倒还好治,我开个方子,以药石补足元气。”李太医说着,眉间微皱,叮嘱道:“只是这多思郁结,还需由亲近之人开导。”

略微停顿,又补充道:“此外,这饮食方面,也要尽量多吃些,我再写个开胃的方子。”

沈沅闻言,心下了然。

黛玉说来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多个问题叠加,导致身虚体弱。

若能疏解忧虑,多饮多食,身体自然就健康起来。

“多谢了。”沈沅点了点头,表达谢意。

随后,李太医写了两张方子,贾母又让人送上一些银钱,感谢一番,送走李太医。

这边厢,黛玉已被搀扶着回了卧房。

“林妹妹可听见了?”

黛玉看着宝钗,螓首点了点,应声道:“听见了。”

她对自个儿的身体情况也是清楚的,也知道该少思少虑,多饮多食,然却知易行难。

就说这思虑之症,本就是性格使然,哪是想改就能改得了的。

宝钗也知道黛玉的性子,轻声叮嘱道:“无论怎样,饭食总要多吃些,如你这般,每日只食半碗饭,神仙也挨不住呀,林妹妹想吃什么就直接说,无需顾忌的,自己的身子骨才是最重要,何必去在意那些下人的刻薄嘴脸?”

探春英丽眸光凝了凝,正色道:“就是,那些人私底下嚼舌根也就罢了,反正眼不见心不烦,若是她们敢当面言三说四,可仔细她们的皮,怎么说我们也是主子,哪能让下人欺负了去!”

黛玉静静听着两人的话,略显苍白的玉颜上现着微笑,轻声道:“倒也非因忧废食,只是确实没什么胃口。”

湘云闻言,葡萄般的眼珠转了转,俏声道:“待林姐姐好些,不如我们到宝姐姐那边烧烤去,你们是不知,那烤串可好吃了,保准林姐姐会喜欢。”

黛玉和三春几个也不是第一次听湘云提起烤串,却是一直没有真正尝试过,这时再听她说起,更来了几分兴趣。

探春道:“那烤串真这般美味?往日我们也烤过鹿肉吃,也不似云妹妹说的这般天上有地下无的。”

湘云微笑着,以极其肯定的语气说道:“骗你们作甚?三姐姐若不信我,可去问宝姐姐。”

顿了顿,小姑娘又补充道:“这烤串最重要的是腌制用的香料,特别是沈大哥亲手调制的,那才真真是最美味呢。”

探春几女见宝钗也点着螓首,便不再有疑。

“沈大哥在外为大事忙碌,我们多半是尝不到的。”探春遗憾说着,语气中却是暗含期待。

荣庆堂大厅里,贾母对黛玉的病情稍微安心了些。

“玉儿没大碍就好。”贾母看向王熙凤,叮嘱道:“凤丫头,吩咐厨房往后多做些扬州菜,给玉儿送去,多吃些饭食才好。”

凤姐笑着应道:“老太太放心,正好前儿个,招了几个金陵来的厨子,回头让照着林丫头的喜好做。”

给黛玉看诊的事儿,也算告一段落。

这时,贾政看向沈沅,面含忧色道:“如海在扬州那边巡盐,真有什么凶险不成?”

前两日,史鼎已将沈沅让他保护林如海的事,告知了贾母和贾政,估摸着也是想让贾家记他个好。

沈沅迎着众人探询的眸光,清声道:“扬州盐务,牵连甚广,积弊颇深,改革盐政困难重重,毕竟是要动一大帮人的钱袋子,那些人怎能不急?”

贾政闻言,面色愈显凝重几分,沉吟道:“我也衙里听说,陛下追加任命如海为江南巡盐钦差,加大整顿江南盐务的力度,如此看,这钦差当来,未必是好事?”

沈沅看了眼东边暖阁方向,清声道:“凡事有两面,这也是陛下对林姑父的信任,若此事能取得一二成效,到时林姑父说不得能擢升入京,与林妹妹父女团聚。”

贾母想了想,说道:“这听着就觉得凶险,玉儿她爹,可不能有什么闪失啊。”

“有史伯父派人护着,倒也不用太担心,若势不可为,明哲保身也未尝不可。”

沈沅知东边房内黛玉定在凝神听着,他这话一方面是安抚,以免少女过度忧思,一方面也是再次强调让林如海保命为上,切忌硬刚,想必聪敏的林妹妹能听明白他的意思。

贾政点了点头,又看向一旁的王夫人问道:“宝玉他舅舅什么时候回来?”

王夫人闻言,看着丈夫,笑了笑道:“宝玉他表兄说是快了,估计下个月初就要回了。”

众人听了,思绪不一。

王熙凤和薛姨妈自是感到高兴,于她们而言,一品大员的舅舅和兄长回京,便又多了一个靠山。

贾母面上神情却是滞了下,心头有些不自在,轻笑道:“如何回的这般急?待回了京,就邀来府上坐坐吧,亲戚间也是许久未见着了。”

王子腾这些年是越发得势了,想当年也是一步步受贾府提携,从宁国府代化公手中接过京营节度使之职,却在前年不声不响就离京巡边,将贾府经营多年的势力抛之不顾。

如今,贾家在京营的关系基本也断的差不多了,而王子腾得势后也没见多感恩贾府,贾母对此也是有心结的。

王熙凤也不知对贾母的微妙心思察觉与否,面带欣喜道:“老太太放心,待舅舅一回京,我便亲自去请。”

这时,贾政看向沈沅,说道:“怀忠与宝玉他舅舅同为将帅,更有宝丫头这层关系在,伱们也当多些往来才是。”

贾政这话,也是出于一番好意。

而一旁王夫人听了,心头冷笑,她兄长堂堂一品大员,沈沅却只是区区三品指挥使,即便来往,那也该是这少年巴结她兄长才是。

心念及此,往日因少年带来的不快,就消了大半,底气十足道:“听宝玉表兄说,宝玉他舅舅这趟回京,应是要大用了,说不得来年就可入阁。”

王夫人说着,还不经意间瞟了眼沈沅。

沈沅轻笑一下,并未言语。

王子腾入阁?

还真有点异想天开。

大周百年,还从未有武官入内阁的先例,即便可能破例,那个人也不会是王子腾。

据沈沅分析,天子急招王子腾回京,怕是想借其整顿京营,毕竟他好歹当过几年京营节度使。

若是整顿出了成效,王子腾大概率会入军机处,或升任五军都督府都督。

但面对京营如今复杂的形势,惯于投机倒把的王子腾,更大可能劳而无功,甚至适得其反。

那时他或成为一枚弃子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