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皇上他飞起来啦

正文卷

第119章 皇上他飞起来啦

元春自十三岁入宫,一晃眼好些年过去,这是赌上女孩最宝贵的青春,去搏贾家的长久富贵。

无论初心是什么,贾母和王夫人对元春,多少都有些心怀愧意。

想来,贾母愈发偏心二房,或许也是因为贾政的这一双儿女,负重前行的贾元春,及那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端庄娴静的元春,此时一双美眸含露欲泣。

一旁凤姐笑着劝道:“今日这般喜庆的日子,大姐姐该高兴才是,莫让老祖宗再跟着落泪了。”

薛姨妈也劝说:“骨肉分离,今儿个能团聚,确实该高兴的。”

凤姐、薛姨妈,以及黛玉湘云她们,并非诰命之身,原本并无资格上城楼观礼,但元祯帝为了能让更多人见证他的飞天盛举,便特旨准许大臣勋贵的家眷想来尽来。

听众人一番劝,贾母擦拭下泪光,换上笑容道:“今日就该高高兴兴的。”

说着,眸光扫过宝钗黛玉几个,笑道:“都过来,见见你们的大姐姐。”

好些年未见,元春也不大认得出这些小姑娘了,甚至如宝钗、黛玉和湘云几个小表妹,应该都是第一次见面。

钗黛云迎探惜,六个年岁不一,风格迥异的姑娘,纷纷靠近了些。

“大姐姐。”

元春点了点螓首,芳心欢喜不甚,含笑打量着眼前的六个妹妹,面露思索之色。

王夫人见女儿叫不出几个姑娘的名字,这才恍然,忙对凤姐道:“凤丫头,还不快给你大姐姐介绍介绍。”

还未等王熙凤开口,元春出言打断道:“不劳凤妹妹,且容我猜猜。”

众人闻言,忽的都来了兴趣,纷纷看着元春。

元春继续打量着妹妹们,心底思忖着。

她虽不能出宫,但也并非与家里不通消息,相反,贾家为了及时了解一些情况,每隔十天半月就会与她通一些信。

对钗黛云相继入京的事情,元春自是知道的,因而识别出妹妹们的身份对她而言,就并没那么难了。

首先,元春看向迎探惜三个妹妹,虽多年未见,女大十八变,但从她们脸上多少能看出些幼时的模样。

而且,三女之间都各差着几岁,一眼便可识别出。

“二妹妹,三妹妹,四妹妹。”元春微笑着与迎探惜一一打起招呼。

“大姐姐。”

简单寒暄几句后,元春又将眸光投向钗黛云,第一眼就看向绾着少妇发髻的宝钗,上前拉起丽人素手,笑道:“这位应是宝妹妹吧?”

“见过大姐姐。”

“宝妹妹倒是选了个好夫君。”元春微笑着,梨蕊般的玉容上现着柔美的酒窝儿,道:“说来我还该感谢他,若非有沅哥儿的阅兵,今日恐怕也见不着这些个家里人。”

宝钗听着,芳心涌上一阵甜蜜,每次说起沈沅,她都会觉得幸福。

薛姨妈看着这对身形和神韵都有几分相像的表姐妹,笑道:“一看就知道大丫头也是个有福气的,说不得哪日就有了大富贵。”

元春外形丰美,因为年岁的缘故,已然彻底发育,比宝钗还要大上一圈。

要说像杨贵妃,此时的元春可能比宝钗更像几分,熟美中又暗含着青涩,散发出一股迷人的气韵。

王夫人听了薛姨妈的话,再仔细打量元春,也是欣慰不少,自家女儿确实面藏富贵之相,说不得很快就能入选及贵,那时宝玉就成了国舅爷,区区一个无根无萍的沈沅又算得了什么。

元春生性聪敏,自也能听出薛姨妈的意思,然脸上却丝毫不见喜色,沉静似水。

身锁深宫数载,她已见惯了各种凄凉孤寂,吴贵妃就是前车之鉴。

因而,如何还会觉得入选为妃是什么多大的幸事?

对此,她只淡淡一笑,所作回应,随后便绕过这茬,转眸看向黛玉和湘云,与两女打起招呼。

弱柳扶风的林妹妹,与娇憨烂漫的云妹妹,自也很容易区分出来。

之后,元春又与众人好一番叙聊,以解思家之苦,这些自不必多言。

城楼中间这边,太上皇抬眸寻视左右,并未见着元祯帝的身影,苍老的声音问道:“你们父皇在哪?”

他本不打算过来,传位已经十七载,如今他年岁已高,早已不想再去管什么军政之事,只想安乐晚年。

而且,这阅兵扬武,当年他也曾举行过几次,不过是一群将士列阵而过,虽甲兵如林,旌旗羽盛,却也不足为奇。

但绕不过元祯帝再三邀请,这才激起了太上皇的兴趣,不知他这个心性要强的皇儿,到底准备给他展示一支怎样的新军?

不料想,他都来了,而元祯帝自个儿却姗姗未到,太上皇心中自然有些不悦。

几位皇子闻言,面面相觑,也不知父皇在唱哪出?

“皇爷爷,我们也不知。”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纷纷摇头。

这时,太上皇凝眸看向四皇子高岳,询问道:“岳儿,伱来说。”

他知元祯帝平日就与这个最小的孙儿亲近些。

高岳闻言,面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微笑着躬身说道:“皇爷爷,父皇很快就会出现了,您再略等片刻。”

“故作神秘。”太上皇眉头微皱,语气虽透着不满,但心中却更加好奇几分。

其他几位皇子,瞄了眼四皇子高岳,眸中都带着些妒意,不知父皇为何偏亲近老四。

城楼左侧,百官这边。

这里的文武重臣,基本都已经知晓今日参与阅兵的,是沈沅的新军卫。

除了江仲年、史鼎、冯唐等亲自去过新军卫大营的,其他官员大多对阅兵并无多少在意,只觉得是沈沅这个幸进之臣,讨好天子的一种祝寿方式。

相比那些文官,南安郡王郑崇对沈沅更加嗤之以鼻。

“不过是走个队列而已,京营随便拉出一个团营都可以,何必让沈沅小儿那组建不过数月的新军占这个便宜?”

当时他得知沈沅的新军卫参与阅兵时,就想着拉北静王水溶一起去向天子进言,希望京营也能参与阅兵,结果水溶就是没同意,建议他也别去。

天子刻意检阅新军,这态度还不够明显吗?无非就是对京营不满意。

南安郡王即便再蠢,也不可能看不出来,不过是一时妒火乱心而已,最终他自然也没去触皇帝的霉头。

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应声道:“确实,以往阅兵也多是以京营为主。”

他此言只是单纯想附和一下南安郡王。

王子腾接下来要着手整顿京营,自然绕不开武勋,只要与北静王和南安郡王打好关系,达成某些交易,那他的整军之路就容易多了。

这时,北静王却道:“组建新军卫,就足见陛下求变之心,我等又为何还要因循守旧?”

王子腾闻言,眸光微动,北静王或许能成为他整顿京营的关键,至少这位武勋之首,有改革的意愿。

“北静王所言极是,身为臣子,我等就该顺应圣心。”

水溶看了王子腾一眼,并未再言,对这等溜须之言,他无心回应。

杨言之和孙兴昌等阁臣听着几人叙话,对这些武官之言,不屑一顾。

改革求变,何其难也。

哪项变革能绕开派系和利益的纠葛,岂是动动嘴皮子这么简单?

正在这时,朝阳门外响起一阵阵嘈杂之声。

“快看,那是什么?”

“五爪金龙,是皇上!”

“好大的天灯,竟然飞起来了!”

“这是仙术还是道法啊?太神奇了!”

“皇上飞起来啦!”

“.”

很快,一个涂有五爪金龙的热气球缓缓升起,载着元祯帝越过城墙,飞向更高

城墙外的十数万百姓,城楼上的文武百官及其家眷,看着眼前令人震惊的一幕,尽皆目瞪口呆,神色骇然。

“这”

太上皇看着腾空而起的元祯帝,满脸惊诧,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