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经过与诸多朋友多年的共同探讨与苦苦思考,经过大半年夜以继日的写作,这本书终于告一段落,可以写写后记,表达一下感激之情了。

笔者首先要感谢“大观”学术小组的诸位学术同人,在八年多的时间里从各种学科、各种角度对笔者进行的高强度思想刺激。这个学术小组的缘起是2009年4月,几位学界前辈带领若干青年学者召开了一个学术会议,讨论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当时我们都叹服于科耶夫敏锐的时代感与深邃的思想力,其著作在现时的中国语境下对于我们的思考有着一种特殊的激发力。那次会议的开法与通常的学术会议截然不同,会后,每个参会者都感觉我们似乎隐约摸索到了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机制,这种机制很可能会让我们对中国问题与世界问题的探讨获得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方法。这种会议的新开法,是作为组织者的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在经历了几年的尝试之后摸索出来的。学界前辈刘吉老(上世纪90年代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作为世观院的学术委员……

(ò﹏ò)

抱歉,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

【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

请考虑使用〔Chrome 谷歌浏览器〕、〔Safari 苹果浏览器〕或者〔Edge 微软浏览器〕等原生浏览器阅读!

谢谢!!!

铅笔小说 23qb.com

<=12目录+书签07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