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准备上拍柴窑

柴窑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

当时称御窑,从宋朝开始改称柴窑,(后周的皇帝姓柴。)

柴荣之后,赵匡胤陈桥黄袍加身,抢了孤儿寡母的江山,

赵匡胤在位期间,禁了柴窑。

柴窑大约烧了十几年,比钧瓷烧造时间还短。(钧瓷总共烧了20年。)

钧瓷源于柴窑。赵匡胤禁了柴窑后,那些被遣散的工匠人员有一部分流落到了禹州神篨,由于他们身怀烧瓷绝技,还要维持生活,慢慢地又开始烧制起瓷器来,成为有名的钧瓷。

柴窑烧造量少。从宋代流传到明代,明代内府有藏,到了明朝权相严嵩父子,借皇帝之名,举全国之力,还能搜罗到十数件柴窑瓷器。

到了清代,《清稗类钞》记载,周竹卿藏柴窑小水盂;又记,清人徐应香收藏一柴窑小盂,色鲜碧,质莹薄,人间罕有。清汪启淑《水曹清暇录》记载,有柴窑茶盏。

此后,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的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中,记其亲眼所见:“柴窑无完器,

已经无完器了。

到了邵蛰民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刊印的《增补古今瓷……

(ò﹏ò)

抱歉,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

【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

请考虑使用〔Chrome 谷歌浏览器〕、〔Safari 苹果浏览器〕或者〔Edge 微软浏览器〕等原生浏览器阅读!

谢谢!!!

铅笔小说 23qb.com

<=22目录+书签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