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于少保和孙太后(二合一,4000字)

正文卷

第101章 于少保和孙太后(二合一,4000字)

大明,英宗朝。

就在文武百官翘首以待的时候,窑工于谦,终于是被带到了天幕之下,就在紫荆城内宫殿外!

在锦衣卫的护送下,终于被带到了孙太后面前。

于谦也不自觉的把目光看向了天幕,结果发现了自己喝醉酒之后的糗事,哪怕是他也忍不住老脸一红。

等等……之前不是在播放霍去病?怎么现在换成我了?

作为天幕上的主角,于谦一出场,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有人赞许!

有人嫉妒!

有人羡慕!

有人愤恨!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同,可依旧不妨碍于谦成为众人的焦点,孙太后眼眸轻抬,淡淡的开口说道:

“于兵部,这天上的事跟你有关系,想不到太宗,仁宗,宣宗都如此看重于你,你可有话说?”

于谦抬头望去,赫然是几个熟悉的笑脸,一脸肃穆的太宗皇帝,满脸堆笑和善的仁宗皇帝,机敏聪慧的宣宗皇帝。

哪怕是于谦,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只能淡淡的开口道:

“立于皓月之边,不弱星光之势,傍于巨人身侧,不颓好胜之心。

臣,于谦,拜见三位陛下!”

众人微微心惊,不愧是于谦,经历此番大变,却不能坠其志也。

与此同时!

年轻的皇帝下令班师回朝,此等儿戏之举,顿时让整个大明都陷入危机。

在张辅的带头下逼迫着皇帝不准撤。

年轻气盛的皇帝当然不会被这些勋贵逼迫,下旨班师回朝。

张辅等人却知道军中朝令夕改对部队的士气有很大的影响,若是贸然撤退,

被瓦剌的骑兵咬着,恐有全军覆灭之危险,然而年轻的皇帝一意孤行,朝令夕改。

当下便趁着夜色带领着二十万军马出城回京,而提领护驾任务的就是三朝老将樊忠。

当张辅等人知道的时候,皇帝早就跑的远远的了。

皇帝成为了逃兵!

犹如儿戏,奇耻大辱。

众将军无奈只能一路尾随,几十万大军和民夫稀稀拉拉的散落。

朱祁镇在王振的带领下,丝毫不管此时形势紧迫,当起了旅游皇帝,

从原来的路线大摇大摆的撤退,中间还去了一趟王振的家乡!

二十万大军被训得没有半点脾气,士气低落萎靡。

冒着大雨的众人来到了土木堡,在前方三十余里就是军事重镇怀来,可朱祁镇又下令停止大军前进。

如此行军也招来了瓦剌大军。

王振看到了蒙古人的骑兵,也是惊慌失措没有一点章程!

兵部尚书邝埜有些军事素养,临危不乱,立即下令由骑兵部队进行阻截,其余部队修筑工事。

在营帐之中,朱祁镇已经没了刚来时的意气风发,

多日的行军早就让他精神疲惫,现在又被蒙古人的兵马围困在土木堡,慌乱至极。

“樊忠,下令撤军。”朱祁镇看着樊忠数道。

刚刚修筑好的工事,士兵们还没有休息一会儿呢。

樊忠脸色变了又变,再去看看周围,只能领命。

当下兵卒们都开始骂娘了!

“这是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

“咱们到底是来打瓦刺人的?还是来乱跑?”

“还走?还走?哪个龟儿子想出来主意想累死老子?”

“陛下不是要御驾亲征吗?怎么看到瓦刺人就跑?”

“狗屁,皇上的命可比我们的命金贵多了。”

士气低迷的明军,在皇帝想要逃跑之后终于崩溃。

不过在磅礴的大雨中,慌乱行军的明军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后方战马奔腾,弯刀出鞘。

一名士兵看到了在雨幕中冲出的蒙古骑兵,高呼一声:“蒙古人来了,蒙古人来了,迎敌,迎敌。”

后队的士兵开始抽出自己的武器列队迎敌。

对骑兵有较大杀伤力的火器此时却被大雨浸湿,无法使用。

仓皇组成的第一层防守被瓦剌骑兵轻而易举的冲散,

而后瓦剌骑兵如入无人之地,肆意斩杀明军。

明军组织不起来一场像样的反击,到处都是明军痛苦的嘶吼声。

自洪武朝延续六世,纵横漠北塞外不可一世的明军经历了第一次大惨败。

乱象已生,溃败之势已显。

朱祁镇早就六神无主,而王振也是慌乱不已,他何时见过这种阵仗,当下不断的口呼护驾!护驾!

樊忠立即组织反击,可此时明军军心涣散,士兵只想逃跑,阵型也不复存在,将令根本就传不出去,即便传了出去,也无人理会了。

樊忠心中恼怒之际,看到在朱祁镇身边还在咋呼的王振,胸前一口闷气无处施展,手持铁锤,拽着王振,口中高呼:“我为天下诛此国贼。”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陛下救我,陛下救我。”

王振不断求饶,樊忠置若罔闻!

在此次大混战中,护卫将军樊忠怒喝:

“王振老贼,是你这奸佞误国葬送我大明五十万将士,汝罪恶滔天,饶你不得,吾为天下诛此贼。”

“将军不可!”

樊忠铜锤狠狠的砸下,仅仅是奋力一击,樊忠就将土木堡之变罪魁祸首给砸死!

叫门天子朱祁镇,一时间呆若木鸡!

看着自己心腹太监冰冷的尸体,眼神空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王振死后,樊忠也因为寡不敌众而战死!

叫门天子见没有办法突围出去,干脆自己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

本来瓦剌兵想过来剥取英宗的衣甲,但又见英宗的衣甲与众不同,

实在不敢轻举妄动,便和几个人将英宗押到了也先之弟赛刊王那里。

在赛刊王斥问英宗的时候,英宗不仅没有回答,还反问赛刊王的身份。

这一下赛刊王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英宗,又将他送到了也先那里。

也先见到叫门天子之后,立即向英宗行了个君臣礼,然后又献上各种野味美食,等清点完所有缴获的物资之后,开始挟持朱祁镇向北京进发。

由于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明廷内外矛盾被明显激化,并且日趋严重,而大明朝的统治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在这场变故之后,明廷不得不面临以下几个惨烈结果:

武勋贵族被全歼;

文武系统全灭;

三大营整个覆灭。

在这些阵亡的武勋贵族中,不乏军事才能非常出众,堪称明军支柱的存在。

也是因为武勋贵族的大面积凋零,使得明朝文官开始坐大。

可以说从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就很难再涌现出军事才能异常出众的良将,在后期的对外战争中,明朝也逐渐变得越来越被动。

明朝与蒙古的战争起因,也是由明英宗宠幸的宦官王振所引起。

蒙古和明朝虽然说有亡国仇恨,但是时间是抹平伤痛最好的解药,所以到了英宗时蒙古其实和明朝建立了贸易往来,相互之间互通有无。

而蒙古人到明朝进行商贸活动,一般都需要对王振进行贿赂。

可是久而久之,也先却觉得每年要给王振送大量金银珠宝实为憋屈,所以他减少了给王振的贿赂,这使得王振内心极度不满。

也先不愿在一直给王振贿赂,他决定出兵攻打明朝边境。

也先率领瓦勅军队分兵四路对中原发动进攻,分别突袭中原辽东,甘肃,宣府,大同。

就此引发了蒙古骑兵分为四路,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对大明帝国分别发动了进攻。

其中第一路攻击辽东,第二路攻击甘肃,第三路攻击宣府,最后一路由也先自己统领,攻击大同!

战争就此全面爆发。

明英宗朱祁镇觉得自己为天朝上国,便亲自御驾亲征。

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迎战敌人!

行军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必要的条件。

一场战争比拼到了最后还是对于国力的比拼。

王振做为大军实际统帅,他本人对于文化知识略懂一二,对于行军作战却一概不知,这其实也注定了明军会失败。

这也就是为何于谦怒斥英宗皇帝,为贼争取公道,这一切的源头都坏在了王振身上!

毕竟当年于谦向太祖敬献的军策:互开边市,公平公正,可当百万大军!

可这一切都毁在了贪婪的王振手上!

明军主力在土木堡覆灭的事情还没有传到京师,众人还在看着天幕,丝毫没有察觉威胁到来。

天幕之上!于谦多年征战的画面一闪而过,直接来到朱棣驾崩之后!

仁宗皇帝的灵堂内,

“皇上,你要到哪里去,你要去哪?

现在所有的藩王都回到京师之中,你敢在灵前动刀,不出三月全国皆反!”

“他们两个不会臣服于我!”

“放屁!”

天幕之上,不仅出现了于谦硬怼太宗,甚至出现了于谦怒怼宣宗皇帝的事情!

大明这些大臣这才明白,他于谦于大人!居然敢当着皇帝的面骂对方放屁!

勇!

太勇了!

不愧是国朝第一狂士啊!

孙太后幽幽的看着于谦,轻笑着说道:

“于谦,你的胆子可真大,连我都不知道,先帝在你这里吃了这么大的亏呢!”

于谦确实毫不畏惧,虽然身上穿着破烂的窑工衣服,可他的气质却高如万丈深山,深谷幽兰,不卑不亢!

直见他拱手说道:

“草民,无愧于心!无愧于大明!”

“好,好你个于谦,那我倒要看看,你如何和人家霍去病相提并论,如何能成为天幕之上的能臣。”

孙太后压下怒火,淡淡的开口说道。

于谦傲然挺立,不自觉的用着他的刀眼瞥着天上的一切,他也非常的好奇,为什么天幕会播放自己的事?

天幕之上,赫然又播放了于谦之前顶撞叫门天子的画面,(就不重复写了,前面剧情有!)

大明朝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好像这一幕就在眼前!

于谦义正言辞的说道:

“太后,您要是为了宠爱皇上,就耗费国力去发动战争的话,那么大明就会大祸临头,那跟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又有何不同?

周幽王就是为了博妃子一笑,您现在的做法和他有什么不同?后世的史官又该如何写你?”

“于谦!放肆!”

“于谦,你真不怕本宫杀了你?”

“苟利大明,不避斧钺!”

……

大秦。

秦始皇嬴政的眉头微皱,公子扶苏,却从对话中得出结论:

那个少年天子想要发动战争,想要为百姓和官吏讨回公道!想要用赫赫的战功证明自己!

公子扶苏突然觉得,这个叫朱祁镇的皇帝,跟自己有点像啊!

于是他笑着说道:

“父皇,这于谦怎么这么狂妄啊,这些个皇帝和太后全被他顶撞完了,

这个叫朱祁镇的少年天子,不就是想建立战功吗?何错有之?”

秦始皇却是眉头微皱,淡淡的分析道:

“现在还不好说,就看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若是这少年天子能够取胜,那说明这于谦不过是个酒囊饭袋,只会侃侃而谈的狂士罢了!

若是这少年君王不胜不败,这于谦更是该杀,怎能诋毁君王名声?

除非这少年天子败了,所以这天幕才会宣传这位叫于谦的……妙人!”

秦始皇嬴政看着于谦诸多身份,也不好给他下结论,到底是个文臣还是个武将!

秦始皇哪里知道?

这大明的叫门天子,何止是大败?

就连大明朝的裤衩子都输掉了,断送了精锐的明军三大营,打光了军方的武勋,打断了大明的国运,自此战过后,大明再也无力北伐!

大唐。

李世民笑着说道:

“魏征,魏爱卿!此人倒是和你有几分相像,不知然否?”

魏征笑着说道:

“陛下,此言差矣,臣远不如这位于大人,这于大人怼过的皇帝皇后可比臣多呀!”

“哈哈哈!!”

大唐的君臣们,笑作一团。

大宋。

赵九妹激动的几乎要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有放弃!

他差点就要下令,彻底放弃这天幕了!

没想到,除了诸葛丞相之外,终于又让他等来了一位文臣!

好啊,实在是太好了!

这位铁骨铮铮的于谦于大人说的好啊!

就在这么一瞬间,赵九妹就给他打上了同伙的标签!

因为在他眼中:

少年天子朱祁镇,居然要亲自北伐,还要御驾亲征!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妥妥的傻子行为呀!

对于这种做法,他肯定要疯狂的打压和压制!

至于这位叫于谦的文臣,不仅有才华横溢,并且直言劝诫,忠贞不二!

为了阻止“北伐”,甚至不惜顶撞当朝的皇帝和太后!

这样的忠贞义士不正就是朕所缺的人才吗?

于是咱们九妹冲着宰相秦桧使了个眼色,然后幽幽的开口说道:

“丞相以为这人言行如何?”

秦桧会意,立刻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说道:

“官家,妙啊,于谦,绝对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啊!”

“哈哈哈,朕也觉得如此!”

……

大明,洪武年间!

太祖朱元璋的脸色已经黑如锅底,而燕王朱棣则是尽量的把自己的身子压低,

整个人匍匐在地上,唯唯诺诺,不敢看人!

最后还是马皇后心疼朱棣,在旁边劝着说道:

“陛下,棣儿是我从小带到身边养大的,要是他真生了什么谋逆之心,那就都怪我这个养母没有教好,

我一向都是视如己出,所以知道他断不可能是那种随意造反之人!

肯定是其中出现什么变故,再说这事还没发生呢,咱们也不能因为这种莫须有的事情加罪于他。”

看到马皇后替朱棣解释,朱元璋的气也消了不少,好歹也是自家儿子,毕竟是亲生骨肉!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朕会一直盯着你,老四啊,把兵权交了做个闲散的王爷吧!”

“是,儿臣遵旨!”

朱棣出了一身的冷汗,却是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